更新时间:2025-11-08 04:03:48
《阿飞正传》于1990年上映,是导演王家卫的成名作,也是张国荣退出歌坛进入影坛的第一部重要的文艺作品。 王家卫身上有一种神秘感,这种神秘感有人喜欢,会认为是一种天然的魅力,有人厌恶,会认为是一种刻意的表演。他的电影同样具有这种神秘感,就像他一直戴着墨镜一样,似乎他表达出来的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。 电影中张国荣饰演的旭仔,俊朗、自信、魅力四射,却无法真正停留在一段关系。 在很多心理学从业者的经验总结中,往往一个人与其母亲的关系——决定了他在亲密关系中的模式;与其父亲的关系——决定了他在社会中的模式。而旭仔相当于在无父无母的环境中长大,养母之所以养育他,是因为每个月都有50美金的抚养费。 在拉康的心理学架构中,母亲的欲望和父亲的象征性存在,构成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关键指引。而养母在旭仔身上的欲望指向的是每个月50美金的抚养费,当旭仔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,无疑是一种关系的断裂,一种与“心灵归属之地”断裂的创伤。孩子从小依赖于父母,同时认同于父母,孩子的心智围绕着母亲(养育者)的话语构建,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不断揣测母亲的心意(当我理解母亲想要什么,我就是安全的,我就可以成为好孩子),孩子对母亲进行内在理解与表征的过程,也就是孩子心灵的归属感形成的过程。在一段和谐的母子关系中,通常可以观察到孩子对于母亲的欲望的认同和遵从,也能观察到母亲对孩子愿望的理解和尊重。 而在不和谐的母子关系中,则较为复杂,一方面孩子的无意识会内摄一部分母亲的特征,同时意识层面又不认可母亲,甚至会反叛母亲身上的特质,而这种不认可与反叛最终又会落到自己身上,因为对母亲特质的内摄是不可避免的,母亲的特质必然构成孩子特征的一部分。这种“继承”在越糟糕的母子关系中,母亲的特质越是“被复刻得更忠实于原版”。在糟糕的母子关系中,母亲不会对孩子的真实感受进行抱持和镜应,而是使用诱惑与控制的手段操控孩子。母亲不会(没有能力)与孩子的心智进行对话,母子之间不会产生心灵之间的亲密互动,这样的母亲往往只能通过身体的抚触和物品的奖励,以及言语的奖励和惩罚与孩子互动。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,真实的情感被封闭在身体里,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,因为无法识别,也因为想要得到奖励以及恐惧被惩罚。他们所体验的亲密关系,也停留在了身体层面,他们可能毕生都在渴望一种心智(灵魂)层面的关系,然而他们的心智因为没有得到完整的抱持和镜应,所以始终是破碎的,混沌的。他们对亲密关系的渴望,往往指向梦幻而不切实际的关系,或是不能容纳关系中的“坏的部分”,更为普遍的情况是——他们无法用自己的情感去回应对方的感受,也无法用自己的心智去容纳理解对方的心智。他们只能不断使用从养育者那里学到的手段(诱惑与惩罚)来维持关系。 这些现象很多都呈现在旭仔的身上,他的养母是一个舞女,他先是与苏丽珍(气质与养母相反)在一起,后来体会到自己无法进入对方渴望的那种情感之中,就与之分手,并选择(诱惑)了同是舞女的咪咪。他和咪咪的关系,虽然同样充满矛盾和对抗,但却有一种能够维持住的平衡,这种平衡正源于他和养母之间的互动模式。 在任何一段亲密关系中,都会充满诱惑与控制的互动,然而在较为健康的关系中,这些互动被施加于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,被更多的言语表达出来(象征化),或是变成游戏性的戏谑。比如一个人可能对另一个人说“你让我很生气,我很想打你”,这就成为一个开放式的互动,对方有很多种选择进行回应。而在糟糕的情况下,那个人不会说出来,而是在生气的当下就打了对方,这就构成了一个封闭式的互动,它是一种对关系记忆的复刻,它其实是在发出一个邀请,邀请眼前的人去扮演记忆中的那个人。 在旭仔身上,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断付诸行动的人,他暴打养母的情人,他不表达自己的感受就与苏丽珍分手,他不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把咪咪关在门外,这些举止都表明他的“心智对于自己心灵的陌生”,他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,他没办法把自己的感受交托给别人,无法进行一个开放式的互动,他只能用行动来表达,来控制关系的下一步走向。 当母亲对孩子的情感回应是混乱的——既有抚养,却没有真情。孩子的心智体会到的是——母亲对我有某种欲望(要求),但并不需要真实的我。 一个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,会在潜意识里形成这样一种信念: “我想要亲密关系,但亲密关系是糟糕的。”或是“我想要一份没有要求的爱”。 正如旭仔在成年后呈现出两种对立的反应: 当苏丽珍不断靠近,向他索要婚姻与承诺时,他本能地疏离;当他独自一人时,又焦虑地想重新获得别人的关注。他是那么渴望见到亲生母亲,不远万里来到门前,却因为对方的一句拒绝就断然放弃,在他内心深处,他对别人的渴望是一种羞耻,而最可怕的情况就是,他冒着被拒绝的风险提出了自己的渴望,却真的得到了对方的拒绝。亲生母亲的拒绝,无疑是一次心灵层面上的抹杀。而他唯一能做的,就是以同样的冷漠回敬给对方,假装她对于自己来说一点都不重要。 这种冷漠的防御,也让我联想到王家卫导演的墨镜,墨镜的功能之一(在我看来)是阻挡目光的交汇。我在看着你(我需要你),你却不知道(你无法拒绝)。 这也是在紊乱型依恋环境中长大的孩子,往往会选择的关系模式之一,他们会选择那些在外部评价体系中低于自己的人来做伴侣,以换取足够的安全感。但这样的关系往往并不圆满,也不长久,因为他们其实正在把自己不想要的感受,丢给对方去体会。也就是——爱我,但不要向我索要爱;我需要你的爱,但我并不爱真正的你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下一篇:故事很值得玩味
辣鸡
回魂复仇中的人性烟火
永远是“养成ing”的祖孙三代人
浪浪钉——山河不足重,重在遇知己
为富贵举大旗
Never be a little wife!
剧情逻辑不通,剧情拖沓垃圾,难看!
强风吹拂、林冲夜奔、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
被家暴过的潮汕闽南人应该会感同身受
“一定不要原谅我”
演技真不行
摇摆少女| 一首浪漫的少女群像赞美诗
你很绝望,但你还得活着
轻于鸿毛是cp名!
故事很值得玩味
爱我,但不要向我索要爱;我需要你的爱,但我并不爱真正的你
一部不需要因小众赛道而放宽标准的好剧
近期最火的华语剧来了,性张力直接拉到最满
我也在浪浪山
《新闻女王2》:至暗时刻,才见女王(1-6集,持续更新ing)
